當春風拂過巢湖的碧波,梅影搖曳在逍遙津的亭臺,合肥這座千年古城便披上了一襲紅妝。
這個春節(jié),合肥的游客在哪里“迷”了雙眼?東庵森林公園的梅花競相開放,游人駐足定格新春的笑靨;姥山島上的非遺拓印游人如織,福字上的印花寄托對新年的祝愿;逍遙津新春燈會再現(xiàn)古跡輝煌,電子“燈花”描繪新時代的畫卷。
這里,山水是舞臺,文明是脈絡(luò)。廬州的年味在山水之間流淌,在文化與民俗之中發(fā)芽,在傳統(tǒng)與科技之間碰撞,千年流淌,生生不息。
逍遙津萬燈花樹迎新年。人民網(wǎng) 郭昊攝
山水為幕,自然裝點年節(jié)
一方水土養(yǎng)一方人,要論合肥的年味,要先從這“山”“水”說起。
向城郊漫溯,浮槎山的層巒疊翠間,“新春游園薈”正熱鬧上演。
山巔的祈福許愿點,紅綢隨風輕揚,承載著“登高納?!钡臉闼卦妇?。云霧繚繞的“浮槎飛瀑”旁,漢服換裝體驗館內(nèi),少女們輕挽發(fā)髻,手持團扇,與古剎清泉共繪“人在畫中游”的仙意,隨手一拍就是大片。
浮槎山新春游園薈活動。東城文旅供圖
看水山一色,巢湖的碧波萬頃間,“靈蛇迎春”邀游客覽勝。
巢湖岸畔,撐起一把遮陽傘,躺在一旁的沙灘椅上,睜開雙眼看湖面波光粼粼、水天交融,姥山島屹然而立;閉上雙眼感受湖風拂面,聽到浪聲拍岸、親友嬉鬧,時光與歲月在此刻悠然。
湯池溫泉的氤氳霧氣里,“圍爐煮茶”一躍成為“新寵”。紅泥小爐煨著紅棗與桂圓,茶湯沸騰間,都市人暫別喧囂,在氤氳熱氣中尋回“慢煮光陰”的詩意。
姥山島“靈蛇迎新春”。中廟街道供圖
廬州的自然山水,不僅是風景,更是年味的載體——一樹紅綢、一場露營、一壺熱茶,皆成了傳遞喜悅的媒介。廬州的年味,是一場天地人的和諧共鳴。
街巷煙火,人文滋養(yǎng)年魂
年味的魂,終要落在市井煙火中。
“樹上的鳥兒成雙對,綠水青山帶笑顏……”“海島冰輪初轉(zhuǎn)騰,恰似明鏡照我身……”“一個故事唱千載,梁山伯與祝英臺……”1月22日起,三河古鎮(zhèn)的戲臺隨著安徽省“百場黃梅唱響百家景區(qū)”儀式啟動,就沒再停下來,徽劇、黃梅戲、廬劇等傳統(tǒng)戲曲藝術(shù)輪番在古鎮(zhèn)上演。
“走過古鎮(zhèn)小巷,坐看靜水流深,耳邊傳唱著七仙女的故事,我和我愛人是不是也像那董永和七仙女一樣,在廬州度過歲月漫長?!币幻慰驼f。戲劇悠悠唱響,婉轉(zhuǎn)唱腔和著古樸的建筑、悠悠的流水,為游客們帶來一場穿越時光、獨屬于水鄉(xiāng)古鎮(zhèn)的視聽盛宴。
游古鎮(zhèn),聽大戲。肥西縣委宣傳部供圖
同樣是黃梅戲,大年初二開始,合肥市第三十一屆新春文化廟會設(shè)在了合肥濱湖國家森林公園。于是,這顆巢湖北岸的翡翠明珠多了份年味,人與自然共享新春喜悅。
這場文化廟會,不但“非”常熱鬧,還非常“年輕”。大年初四、初五,不僅有孩子們最愛的小丑、魔術(shù)和變臉,還有傳統(tǒng)非遺糖畫,說學逗唱的相聲演出,連續(xù)兩天歡樂不停;大年初六,安徽本土原創(chuàng)樂隊唱響合肥濱湖國家森林公園。
“一次出行,兩種體驗。我們將自然景觀與民俗表演融合到一起,希望遠道而來的客人既能感受到廬州自然之美,還能體驗到文化之美?!焙戏适形穆镁窒嚓P(guān)負責人說。
古今交響,科技賦能傳統(tǒng)
在合肥感受年味,怎么能沒有科技的投喂?
看,首屆逍遙津新春燈會中,火樹銀花交相輝映。AI、AR、裸眼3D交替“炫技”,古逍遙津的輝煌與繁華再現(xiàn)眼前,元宇宙中的年味開始具象化。燈火耀皖韻,科創(chuàng)慶年華。
首屆逍遙津新春燈會。人民網(wǎng) 郭昊攝
再瞧,駱崗公園亞洲首屆環(huán)球光影之夜“堂堂登場”。先進的3D激光映射技術(shù),打造出極光降臨的震撼場景。大話西游、黃梅戲、白蛇傳等經(jīng)典節(jié)目輪番上演。在廬州月色下,這場視聽盛宴,將整個夜晚的激情推向最高潮。
當年節(jié)的喧囂漸褪,廬州的年味卻化作更深沉的印記:浮槎山的清泉依舊流淌,三河古鎮(zhèn)的戲臺余音未散,駱崗的無人機星河雖落幕卻在無數(shù)手機相冊中永恒閃爍。
數(shù)據(jù)印證著這份美學的感染力:2025年春節(jié),合肥市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長6.5%,實現(xiàn)旅游花費同比增長8.5%。
而未來,隨著“科創(chuàng)名城”與“生態(tài)宜居”的雙軌并進,廬州的年味必將在青山綠水中繼續(xù)萌發(fā)新芽。
編輯:金杜